<span id="dddhn"><delect id="dddhn"><mark id="dddhn"></mark></delect></span>

        <nobr id="dddhn"><delect id="dddhn"></delect></nobr>
        <menuitem id="dddhn"></menuitem>

        <menuitem id="dddhn"></menuitem>

        科技支撐安徽宣城市糧食生產穩步發展

          近年來,宣城市各級農業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和高產創建活動為抓手,以糧食大縣、大片、大戶為重點,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科技服務、加快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49.3萬畝,預計糧食單產404.2公斤、總產141.2萬噸,實現自2007年以來糧食生產面積、單產、總產連續六年增長。我市糧食生產工作也獲得了省級以上部門的充分肯定,2006-2008年我市連續三年被評為 “安徽省糧食生產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先進市”,同時還涌現了一大批全國及安徽省糧食生產大戶及先進個人。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農田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強化科技支撐、深化科技服務是我市糧食生產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一、加速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為糧食持續增產提供了基本保障。糧食生產,種子先行,農作物品種多、亂、雜的現象,曾一度嚴重制約了我市糧食生產的發展。為全面提高優質品種覆蓋率,篩選適合我市種植的優質高產新品種,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堅持品種引進推廣與試驗示范相結合,積極開展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自2007年以來全市累計試驗、展示水稻新品種500多個,召開現場觀摩會60多場次,與會農技人員、種糧大戶、農民代表等5000余人次,累計篩選了75個農作物主導品種向全市進行了發布,有效地提高了優質良種覆蓋率。2012年全市農作物優質良種覆蓋率達85%以上,其中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核心示范區及糧油棉高產創建示范片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優良品種的試驗示范與推廣,為挖掘品種產量潛力,促進糧食單產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大力開展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及高產創建活動,為糧食生產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抓手。我省先后啟動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及糧油棉萬畝高產創建工作,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我市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以全市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為重點,以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核心示范區及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為重要抓手,集成技術推廣和強化生產服務,輻射帶動全市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2007年以來,全市累計建立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核心示范區面積370萬畝,建設部級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60個,平均單產分別達630公斤及680公斤以上,平均年增收稻谷約10萬噸以上,同時輻射帶動全市水稻單產穩步遞增,由2007年426.0公斤增加到2011年448.3公斤,增幅5.2%。

          三、強化農業科技服務,為糧食生產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糧食生產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農業科技,我市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服務,加速農業新技術的推廣,為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一是大力推廣輕簡化栽培技術。五年來,全市年平均推廣水稻直播、機插秧、軟盤拋秧、小麥免耕直播等輕簡化栽培技術面積160萬畝以上,畝節本增效達120元以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2012年全市新建水稻標準化育秧工廠13座,加速“四代一管”(代育、代耕、代插、代收和田間管理)全程機械化服務模式推廣,輻射帶動全市機插秧面積達40萬畝以上,其中服務大戶面積15萬畝以上。二是大力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不僅可以解放勞動力和減輕環境污染,同時可以降低化肥使用量10-30%,提高防治效果7%以上,畝節約用工及用藥成本30-35元。2012年,全市共建立各種類型的專業化防治組織220個,其中千畝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達146個;全市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75萬畝次,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總防治面積的21%。三是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而且能顯著提高肥效,我市充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全覆蓋優勢,大力開展糧食等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12年全市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405萬畝,平均畝節本增效40-50元,年均節本增效達1.28億元以上,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成效。

          四、創新農業科技服務方式,為糧食生產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一是健全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2012年全市7個縣市區已全部完成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共新建農技推廣鄉鎮農技站、區域站84個,郎溪縣、旌德縣、績溪縣被列入全國農技推廣體系示范縣,全市農業公益性服務效能大大提升。二是大力推進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科技服務工作制度。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服務是健全農技推廣體系、強化農業科技服務重要內容。為切實抓好該項工作,2012年全市共組織793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包村聯戶服務農戶7930戶,包村農技服務人員占在編在崗人員比例達80%以上。三是大力扶植發展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糧食生產經濟合作組織。2012年,全市共扶植發展50畝以上種糧大戶1059戶,其中500畝以上種糧大戶41戶,1000畝以上種糧大戶19戶;扶持發展各類糧食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150多個,帶動農戶2萬戶以上。四是大力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強化農民培訓是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發揮科技增糧增收的重要途徑。全市緊緊依托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以培養職業農民為目標,以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基層農技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涉農企業負責人等為重點,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種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活動。2012年全市累計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463 場次,培訓農民4.4萬人次,散發各類技術資料 10.5萬份,發放科技書籍 8萬余份,為全面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持續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全力開展抗災救災,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提供有效保障。我市屬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糧食作物生產期間,經常遭遇冬季雪災凍害、春季低溫陰雨、夏季強臺風、強降雨、洪澇災害及高溫熱害、秋季寒露風等多種自然災害,給全市糧食生產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面對復雜多變自然氣候條件,全市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應對,全力開展抗災救災工作,通過預先制定抗災救災預案,深入災區調查,及時發布抗災救災生產技術意見,借助媒體廣泛開展宣傳,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奔赴災區一線,指導恢復生產等措施,年均挽回糧食產量損失約10萬噸以上,為全市糧食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018年8月14日 14:23
        ?瀏覽量:0
        ?收藏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span id="dddhn"><delect id="dddhn"><mark id="dddhn"></mark></delect></span>

              <nobr id="dddhn"><delect id="dddhn"></delect></nobr>
              <menuitem id="dddhn"></menuitem>

              <menuitem id="dddhn"></menuitem>